人在旅途·说话和行事的艺术
孔子说:“恭敬而不符合礼就会劳倦,谨慎而不符合礼就会畏缩,勇敢而不符合礼就会作乱,直率而不符合礼就会尖刻伤人。”孔子认为,在和人交往中,说话行事都要恰如其分,谨言慎行,符合礼的规范。即对人恭敬谨慎,不恶语伤人,不无中生有,不造谣生事,即使对人提出批评,也要讲究方式方法。那么,是不是我们说话做事只要谨小慎微,不要勇敢直率呢?不是的。他认为,恭敬、谨慎、勇敢、直率就一般意义说来都是属于好的品格,但如果不用礼来进行规范,那也都会出问题。这里的礼不是我们个天所说的礼貌,而是指礼法,即礼的法度。实际上,也就是指无论做什么都要合度的问题。比如说,对人恭敬当然是好,但如果一味恭敬,恭敬得过了头,就会显得唯唯诺诺,卑躬屈膝。用孔子的话来说,就会“劳倦”,就是‘你活得累不累啊!因为你逢人便打拱作揖,恭敬有加,而不是按照礼法,该恭敬时恭敬,该不卑不亢时不卑不亢。谨慎也是这样。谨慎好不好?谨言慎行,很好!但如果一味谨慎,则成了谨小慎微,走路怕踩死了蚂蚁,树叶掉下来怕打破了头,畏畏缩缩,窝囊无能,结果是一事无成。勇而无礼,则乱。这话很好理解,只有勇敢,不讲礼法。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当然是要出大乱子的了。只讲勇,像个莽张飞或黑李逵,那也会出乱子闯大祸的。 直率是个性坦白,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说话不转弯抹角,直来直去。这本来也没有什么不对,人们还常常很喜欢这种人,但如果一个人太直戆了了,直得一点也不知回避,往往说出话来弄得人下不了台。尤其是做领导的或做长辈的,遇到这种人那可就有你受的了。所以、无论是谨言慎行还是勇敢直率,一定要用礼来加以节制,加以中和,符合社会规范。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说话做事既要真诚,说真话,做实事,又要讲礼貌,讲尺度,讲方式,讲方法,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史记》里记载,齐威王这位国君有一项很奇特的爱好:喜欢说隐语。隐语就是有什么话不直说,非要曲里拐弯地用比喻的方式说出来。这项爱好给齐国的大臣们出了个难题,人人都得学习隐语,否则国君跟你说话你却听不懂,那岂不糟了。淳于髡因为个子矮,只好入赘做了齐国的倒插门女婿。跟随齐威王时间久了,说隐语的本事练得比谁都强。齐威王喜欢搂着后宫佳丽们彻夜长饮做爱,白天躲起来睡觉,哪里有处理朝政的时间?上梁不正下梁歪,百官一看国君带头不上班,乐得清闲,也都躲在家里寻欢作乐。别的诸侯国趁机入侵,抢占了大片国土。眼看国将不国,又没有人胆敢给齐威王提意见,淳于髡于是挺身而出,给齐威王来了一段隐语:京城出现了一头大鸟,翩翩落到了大王的墙角,三年不飞也不叫,大王您说它是只什么鸟?齐威王一听不甘落后,也应了一段隐语:这头大鸟啊,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淳于髡的隐喻一言惊醒梦中人,齐威王于是宣召全国七十二个县的县令入朝奏事,赏一个,杀一个,然后出兵向入侵的诸侯宣战。诸侯一看齐威王这只大鸟竟然飞起来了,赶紧归还了齐国的土地。齐威王一鸣惊人,从此横行了三十六年。《红楼梦》里,贾宝玉曾经讽刺过“文死谏,武死战”:文官拼死进谏,武官拼死作战,即使没有任何效果也要拼死留名。淳于髡是一个提意见的高手,他不是直通通地批评国君的过失,而是用别人的幽默故事间接劝说,在古代这叫“讽喻”,是专制社会中下级对上级的典型态度,讲究的是温良恭俭让,温柔敦厚而不触怒统治者。
三国末期,司马氏在魏国掌握了政权,滥杀无辜。阮籍目睹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醉酒逃避现实,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对晋王笺》被人唾弃。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协,最终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由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
谨言慎行”讲究的是刚柔并济,这是处世之大智慧。得势之时不为一己之私,飞扬跋扈;失势之时淡然自若,从容处之。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想必正是修行谨言慎行的最高境界。谨小慎微则不同,谨小慎微是明知不对而不言,对琐细事物过分小心谨慎,流于畏缩、胆怯,于是退避三舍。这与”谨言慎行”的本意可谓是背道而驰。说话反映一个人的智慧,谨言慎行、言之有物是说话智慧的最高准则。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其道理不言而喻。孔子的学生子张,想到社会上担任点职务,请教老师应该怎么做。孔子告诉他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为政》)就是说:多听别人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使自己少走弯路;少说,哪怕是自己觉得有把握的地方,说话时也要小心,会少了很多怨尤和麻烦。多看,可以开拓视野;等你阅历丰富了之后,做事仍然要谨慎。这种谨慎在《论语》中被概括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论语·泰伯》)。这就是说,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要像站在深渊旁边一样谨慎行事,要像走在薄冰上一样小心翼翼。
谨言慎行,可以避免从口中,从行动中留下影响你人际关系、前途和命运的事,而令你后悔莫及。我们不仅在社会交往中要谨言慎行,在家庭生活中说话做事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也要谨言慎行。比如做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发展和个性的形成。因为每一位孩子的特质、个性、领悟力都不同,所以父母的教育方式必须随着孩子的特性而改变。例如较为敏感的孩子,就不能使用严厉的词语;而自闭症的孩子,父母则必须更耐心地对待。对孩子不能动不动就打骂,对孩子的自尊心要保护而不能伤害,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如果只是单纯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让他吃饱穿暖,或许会比较简单,但孩子并非只要浇水施肥就能长成参天大树的植物。孩子是一张白纸,他们的潜力和可塑性是无穷的,若教育成功,他自然能成为杰出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若教育失败,他便只能庸庸碌碌地过一辈子,甚至有可能成为社会负担。然而,父母除了给予孩子基本的生活所需之外,与孩子的说话方式也是一大关键,可影响孩子未来的人格发展与学习效率。
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让你自己少一点后悔。一个人如果在说话里面少了指责、抱怨,在行为中少了很多让自己后悔的经验,他的事业、生活就顺畅多了,有顺畅、幸福感的人生,才是有质量的人生。相反,锒铛入狱的高官,不就是不谨言不慎行的最好例子吗?他们一夜之间光彩夺目的形象倒塌了,在终身悔恨中度过的余生。
从古到今因言和行获罪的人很多,比干因屡屡进谏而被殷纣王挖了心,嵇康因不和司马氏集团合作,怠慢了司马昭的亲信钟会,被送上了断头台;1957年被打成右派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说了一两句真话、实话或者牢骚话;文化大革命中,因为说话不慎而被打成反革命的更是不计其数,张志新不就是因为说了不满文化大革命和维护刘少奇的话被割断喉管枪杀的么。当然,他们的不幸最主要的原因是碰到了专制黑暗的时代,应该说,他们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但是,在今天基本上政通人和的社会里,虽然你的言行有了一定的自由度,可不讲方式不讲方法说话做事仍然要碰钉子。如果胡言乱语,或者借助网络损人骂街,传播流言,骗人坑人的行为更应该受到社会的鄙视和谴责。
来源:个人图书馆
链接: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518/01/6000676_117564779.shtml